初三化学精品教案

来自 莱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三化学精品教案(5篇)4uV爱阅读

化学研究涉及测量和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色谱以及实验室合成和分离方法等,为分析和测试物质提供了工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三化学精品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4uV爱阅读

初三化学精品<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5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案</a>4uV爱阅读

初三化学精品教案(篇1)

4uV爱阅读

教学目标】4uV爱阅读

1、知识与技能4uV爱阅读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4uV爱阅读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4uV爱阅读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4uV爱阅读

2、过程与方法4uV爱阅读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4uV爱阅读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4uV爱阅读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4uV爱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uV爱阅读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4uV爱阅读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4uV爱阅读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4uV爱阅读

内容分析】4uV爱阅读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4uV爱阅读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4uV爱阅读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4uV爱阅读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4uV爱阅读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4uV爱阅读

教学模式】4uV爱阅读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4uV爱阅读

教学过程】4uV爱阅读

(第一课时)4uV爱阅读

教学流程:4uV爱阅读

教师活动4uV爱阅读

学生活动4uV爱阅读

设计意图:4uV爱阅读

创设情境:4uV爱阅读

引入课题:4uV爱阅读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4uV爱阅读

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4uV爱阅读

讨论发言:4uV爱阅读

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4uV爱阅读

学生互相评价。4uV爱阅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4uV爱阅读

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4uV爱阅读

实验导学探究原理4uV爱阅读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4uV爱阅读

仿照这个着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4uV爱阅读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4uV爱阅读

1、有关仪器的名称;4uV爱阅读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4uV爱阅读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4uV爱阅读

故事、思考问题:4uV爱阅读

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4uV爱阅读

抢答有关问题。4uV爱阅读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4uV爱阅读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uV爱阅读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4uV爱阅读

观察记录分析讨论4uV爱阅读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4uV爱阅读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4uV爱阅读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4uV爱阅读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4uV爱阅读

(小结)4uV爱阅读

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4uV爱阅读

1、描述实验现象;4uV爱阅读

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4uV爱阅读

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4uV爱阅读

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4uV爱阅读

分析讨论4uV爱阅读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4uV爱阅读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4uV爱阅读

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4uV爱阅读

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4uV爱阅读

形成归纳总结概念:4uV爱阅读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4uV爱阅读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4uV爱阅读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4uV爱阅读

观看课件4uV爱阅读

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4uV爱阅读

观看思考4uV爱阅读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4uV爱阅读

收:4uV爱阅读

分析讨论4uV爱阅读

合:4uV爱阅读

得出结论4uV爱阅读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4uV爱阅读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4uV爱阅读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4uV爱阅读

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4uV爱阅读

总结4uV爱阅读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4uV爱阅读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4uV爱阅读

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4uV爱阅读

初三化学精品教案(篇2)

4uV爱阅读

化学是初三学生刚接触的一门课,我相信只要师生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将化学学好。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让我收获最大的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发现问题、并从问题和困惑中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是自身提高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要走通这条途径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探寻失败的教训!4uV爱阅读

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反思有以下几点:4uV爱阅读

一、备课要被学生,才能讲好每一节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教学实践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经过反思,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所教这三个班的学生大多数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教师的陈述应少,提问应多,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就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4uV爱阅读

二、老师幽默,学生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要敢于和学生说笑话。天南的、地北的、国内的、国外的、与化学有关的、无关的。有的学生说水是由h2和o2组成的,我说“那坏了,h2和o2是气体喝一口你就飘忽,喝一杯水是不是就有坐飞机的感觉,如果喝的再多可能就会飞向美国了。同学们想,如果在空中点火抽一支烟,什么结果?”,同学们吆喝“爆炸”,因为h2和o2遇火可能发生爆炸,我说那只有唱“伤心太平洋”的份了,生哈哈大笑。学生要喜欢这课,肯定要先喜欢老师,如果哪位老师很幽默,学生肯定喜欢与他交流。喜欢老师,就会主动接近老师,肯定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4uV爱阅读

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某老师的话说“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4uV爱阅读

四、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要用最短的时间认识所教的所有学生,下课后不看花名册能认识各位学生。“张三,你很聪明”,“李四,第二节课你就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五,……”,实在没有话说,就“认识你很高兴”,利用这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知道老师很了解他们,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再如:老师检查目标作业时,有的学生自信地说“老师,你看”,有的则说“没问题!”,再看部分没有做完作业的同学只有不好意思的份了,老师则说“很多同学作业写得很好,老师都很受鼓舞,一定尽心教好同学们,你不受鼓舞吗?下次作业你能主动给老师看看吗?”4uV爱阅读

五、课堂设计悬念,扑捉学生亮点。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如: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如何?猜一猜,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但有许多学生说“小于”,而且还能说的同学们心服口服,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好强心、好奇心,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再如:下课前留一些新颖、难度较大的小题目,告诉学生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往往是当天就有许多学生在课间围着老师,“答案是几?”“我做的对不对?”,热情特别高。4uV爱阅读

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规矩,并且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教法。①新课堂堂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最笨的办法:讲完后领学生集体读一遍、集体背一遍、个别学生再检查一遍。②课前作业必检查,哪怕写一个或几个关键字,也能显现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③习题讲评课,要求学生拿起笔,把题目种的关键字、关键次划出来,把牵扯到的计算式子列出来,答案自然就明确了,下次再见到类似的题目,眼睛肯定会一亮。教有规矩,学有方圆。在学生适应老师后,他们就知道了老师要讲那一个题、以哪一种物质为例、甚至说哪句话,表现出学生较强的主动性。如:在讲化合价时,九年级六班一名男同学不等老师开口就一边聚首,一边对同学说“老师肯定要问谁把化合价标在题目上”,真是说道老师的心里去了,很高兴,因为学生知道老师要求他们做什么,知道老师喜欢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适应老师,走在教师的前面,占领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uV爱阅读

七、每节课后必反思。一节课有很多问题或情景,课堂上的效果不一定与我们设计的一样,那么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原因,记下这节课的不足,为以后的每堂课做好准备。4uV爱阅读

总之,作为一位老师,无论多忙都应该先反思自己一节课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在不足中寻找自己的'失误,成就自己,成就学生4uV爱阅读

初三化学精品教案(篇3)

4uV爱阅读

教学目标:4uV爱阅读

1、知识目标:4uV爱阅读

⑴了解几种碳的性质和用途。4uV爱阅读

⑵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4uV爱阅读

⑶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4uV爱阅读

2、能力目标:学生辨别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组成的多样性。4uV爱阅读

3、情感目标:通过物质的`结构影响其性质,性质又决定用途,增强学生对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4uV爱阅读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4uV爱阅读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4uV爱阅读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4uV爱阅读

教学过程:4uV爱阅读

(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不同元素可以组成物质,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几种元素是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同学们请讨论一下并将其结果汇报好吗?4uV爱阅读

(二)讲授新课:4uV爱阅读

一、[碳的单质]4uV爱阅读

⑴金刚石:4uV爱阅读

⑵ 石墨:4uV爱阅读

⑶C604uV爱阅读

观看科利华软件4uV爱阅读

(1)上述三种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4uV爱阅读

(2)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4uV爱阅读

二、碳的化学性质:4uV爱阅读

用墨(用碳黑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木桩埋在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的表面稍稍烤焦?)4uV爱阅读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4uV爱阅读

(1)冬天生煤炉能引起煤气中毒,为什么?4uV爱阅读

(2)氧气的有哪些化学性质?4uV爱阅读

2、碳跟氧气的反应 可燃性4uV爱阅读

(1)反应现象:4uV爱阅读

(2)反应方程式:碳完全燃烧: 碳不完全燃烧:4uV爱阅读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4uV爱阅读

(1)观察实验现象,4uV爱阅读

(2)共同分析反应原理,4uV爱阅读

(3)板演方程式。4uV爱阅读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4uV爱阅读

还原性4uV爱阅读

(1)反应现象:4uV爱阅读

(2)反应方程式:4uV爱阅读

这个反应的特点: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含氧化合物)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木炭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而使氧化铜还原为铜,导出:4uV爱阅读

a还原反应,4uV爱阅读

b、氧化反应4uV爱阅读

c、木炭具有还原性4uV爱阅读

木炭的还原性在冶金工业上的应用4uV爱阅读

(三) 课堂练习4uV爱阅读

(四) 小结:(师生共同完成)4uV爱阅读

(五) 布置作业:书P109习题1-64uV爱阅读

课后记:本节内容简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4uV爱阅读

初三化学精品教案(篇4)

4uV爱阅读

教学目标:4uV爱阅读

认知目标:4uV爱阅读

1. 认识化学研究的社会作用;4uV爱阅读

2. 介绍和了解化学的应用;4uV爱阅读

能力目标:4uV爱阅读

1. 能够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的方法4uV爱阅读

2. 初步掌握资料的查找与积累4uV爱阅读

情感目标:4uV爱阅读

1. 感受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和研究的推动作用4uV爱阅读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4uV爱阅读

重点和难点:4uV爱阅读

3 个实验的现象及相关问题4uV爱阅读

教学内容4uV爱阅读

导言:化学的发展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4uV爱阅读

( 1 )在古代: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铜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举世闻名;4uV爱阅读

( 2 )在近代: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原料和动力、为农业提供了农药和化肥、为医学提供了药物保障;4uV爱阅读

( 3 )在现代:为人体健康、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等提供帮助;4uV爱阅读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4uV爱阅读

1 .实验 1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4uV爱阅读

现象:碳酸氢铵是白色小颗粒,受热后固体减少,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在玻璃壁上出现小水珠,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4uV爱阅读

加热4uV爱阅读

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NH 4 HCO 3 ) ——→ 水 ( H 2 O ) + 二氧化碳( CO 2 ) + 氨气( NH 3 )4uV爱阅读

结论及启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故保存时要注意密封,阴凉4uV爱阅读

2 .知识介绍:4uV爱阅读

( 1 )正确使用煤气炉具;保持通风状态,若发现漏气,则应该先打开门窗,不能有火星4uV爱阅读

( 2 )用铁锅烧菜;增加食物中的含铁量,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4uV爱阅读

( 3 )吸烟有害健康;尼古丁(烟碱)导致成瘾,焦油导致肺癌等,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4uV爱阅读

( 4 )安全使用农药:一方面使用时要注意防护,另一方面食用前要注意洗净4uV爱阅读

3 .抵制“伪科学”:“水变油”等骗术4uV爱阅读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4uV爱阅读

1 .合理使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治理水污染4uV爱阅读

( 1 )我国人均占有的水资源是相对匮乏的,在西部很大地区是缺水的;4uV爱阅读

( 2 )我们过度的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水体污染4uV爱阅读

( 3 )利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技术来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4uV爱阅读

( 4 )利用水资源可以获得氢能源等清洁、高效能源4uV爱阅读

2 .钢铁的使用及其钢铁的锈蚀4uV爱阅读

( 1 )由于钢铁等金属材料质地坚硬,使用很广泛4uV爱阅读

( 2 )但是由于钢铁等易腐蚀,每年近 1/10 的钢铁因锈蚀而损失报废4uV爱阅读

3 .实验 2 :钢铁的锈蚀4uV爱阅读

实验现象:锥形瓶中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导管的红墨水上升4uV爱阅读

文字表达式:铁( Fe ) + 氧气( O 2 ) ——→ 氧化铁( Fe 2 O 3 )4uV爱阅读

结论解释:铁丝与锥形瓶中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新的固体,使锥形瓶中的气压减少,将红色墨水吸上4uV爱阅读

启发:要防止铁生锈,要保持表面干燥、洁净,盐溶液能加速钢铁的腐蚀4uV爱阅读

4 .塑料的应用及白色污染4uV爱阅读

( 1 )由于钢铁的腐蚀,使用一些不易腐蚀的材料,如不锈钢、塑料等4uV爱阅读

( 2 )塑料价廉、耐用、耐腐蚀,但是废弃塑料引起“白色污染”4uV爱阅读

( 3 )为了解决“白色污染”,研制可降解塑料4uV爱阅读

5 .实验 3 :含硫火柴的燃烧4uV爱阅读

( 1 )实验现象:燃烧后有刺激性气味,振荡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uV爱阅读

点燃4uV爱阅读

( 2 )文字表达式:硫( S ) + 氧气( O 2 ) ——→ 二氧化硫( SO 2 )4uV爱阅读

( 3 )实验结论:含硫火柴的火柴头有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退色。4uV爱阅读

( 4 )启示:由于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气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燃烧含硫物质;如:使用无硫火柴4uV爱阅读

6 .通过化学科学,解决日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4uV爱阅读

( 1 )减少排放或消除大气污染物,防止大气污染;4uV爱阅读

( 2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以缓解全球变暖问题;4uV爱阅读

( 3 )禁止使用“氟利昂”,以解决臭氧层空洞问题4uV爱阅读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4uV爱阅读

1 .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弗莱明4uV爱阅读

2 .脱氧核糖核酸( DNA )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4uV爱阅读

3 .介绍新能源、新材料等4uV爱阅读

清洁高效的氢能源、信息产业的单晶硅、通信数据传输使用的光导纤维、高强度的陶瓷防热瓦、耐腐蚀的钛合金,被誉为 21 世纪“材料之星”的纳米材料,用于贮备氢气的储氢材料等4uV爱阅读

4 .活动与探究:玻璃、有机玻璃、聚酯材料的比较4uV爱阅读

实验内容4uV爱阅读

玻璃4uV爱阅读

有机玻璃4uV爱阅读

聚酯材料4uV爱阅读

聚苯乙烯材料4uV爱阅读

1 .取样来源等4uV爱阅读

普通玻璃4uV爱阅读

标牌4uV爱阅读

饮料瓶4uV爱阅读

牙刷柄4uV爱阅读

2 .取样后投入水中,观察现象4uV爱阅读

沉入水中4uV爱阅读

浮在水面4uV爱阅读

浮在水面4uV爱阅读

沉入水中4uV爱阅读

3 .用刀刻划4uV爱阅读

没有现象4uV爱阅读

有划痕4uV爱阅读

有划痕4uV爱阅读

有划痕4uV爱阅读

4 .是否容易破碎4uV爱阅读

容易碎4uV爱阅读

不易碎4uV爱阅读

不易碎4uV爱阅读

不易碎4uV爱阅读

5 .用坩埚钳夹持后再加热4uV爱阅读

没有明显变化4uV爱阅读

变形4uV爱阅读

变形4uV爱阅读

变形4uV爱阅读

初三化学精品教案(篇5)

4uV爱阅读

[教学目标]:4uV爱阅读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4uV爱阅读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4uV爱阅读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4uV爱阅读

[教学重点]:4uV爱阅读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4uV爱阅读

[教学难点]:4uV爱阅读

催化剂的概念4uV爱阅读

[教学时数]:4uV爱阅读

2课时4uV爱阅读

第一课时4uV爱阅读

复习提问:现有一瓶无色气体,怎样证明这瓶气体是不是氧气?4uV爱阅读

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4uV爱阅读

引入课题:氧气这么重要,如何制取氧气呢?4uV爱阅读

探讨:你知道怎样制取氧气?试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气,可以以什么为原料?4uV爱阅读

阅读:P38-39,大量制取氧气要考虑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在过程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方法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为什么?4uV爱阅读

实验室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较好呢?4uV爱阅读

设问:如何挑选原材料?4uV爱阅读

实验探究: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会产生氧气?学生填写表格并汇报:4uV爱阅读

实验4uV爱阅读

现象4uV爱阅读

原因4uV爱阅读

1.4uV爱阅读

2.4uV爱阅读

3.4uV爱阅读

讨论:如何使上述实验2检验出氧气?4uV爱阅读

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你认为哪个方法比较适合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4uV爱阅读

设疑: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4uV爱阅读

阅读:P35催化剂、催化作用4uV爱阅读

提问:怎样将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出来?试写出文字表达式。4uV爱阅读

讲解:高锰酸钾也可通过化学反应制得氧气?4uV爱阅读

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4uV爱阅读

板书: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uV爱阅读

讨论:这三个化学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呢?为什么?它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4uV爱阅读

小结:分解反应类型4uV爱阅读

提问: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4uV爱阅读

反应类型4uV爱阅读

反应物4uV爱阅读

生成物4uV爱阅读

化合反应4uV爱阅读

分解反应4uV爱阅读

课堂小结: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4uV爱阅读

巩固练习:P40 1 、 24uV爱阅读

第二课时4uV爱阅读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4uV爱阅读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这些仪器如何组装成装置?4uV爱阅读

活动与探究:1.学生观察图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4uV爱阅读

⑴. 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与你的设计相同吗?4uV爱阅读

⑵. 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4uV爱阅读

⑶. 在安装装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4uV爱阅读

2.如何实现制取氧气呢?(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4uV爱阅读

⑴. 制取气体的装置如果漏气,会不会影响实验?如何解决?4uV爱阅读

⑵. 加热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方面?4uV爱阅读

⑶. 结束制取氧气实验时,应怎样操作?4uV爱阅读

⑷. 小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4uV爱阅读

3.氧气的性质实验4uV爱阅读

⑴.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4uV爱阅读

① 如何使木炭燃烧起来?4uV爱阅读

怎样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集气瓶中的氧气?4uV爱阅读

③ 如何检验生成物?4uV爱阅读

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uV爱阅读

① 如何点燃铁丝?4uV爱阅读

怎样把握铁丝伸入集气瓶的电动机及速率?4uV爱阅读

③ 为什么集气瓶中行要预留一些水?4uV爱阅读

分组合作完成实验:4uV爱阅读

课堂小结:学生反思实验的得失?4uV爱阅读

作业:完成探究报告 。4uV爱阅读

课后反思4uV爱阅读

4uV爱阅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