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

来自 小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化学是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这也是化学变化的核心基础。那么关于初三化学课程的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中化学教案,欢迎查阅!G9d爱阅读

<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9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初中</a>化学<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5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优秀</a><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56.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教案</a>G9d爱阅读

▼▼目录▼▼甲烷乙醇醋酸煤和石油空气燃烧和灭火

甲烷G9d爱阅读

重点: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及其用途G9d爱阅读

难点:常见有机物的判断、甲烷组成的确定G9d爱阅读

教学过程:G9d爱阅读

【引入】G9d爱阅读

1、"百慕大"三角洲之谜(教师趣味导学)G9d爱阅读

2、时事新闻分布(学生生活所闻)G9d爱阅读

【屏幕显示】G9d爱阅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制订了三个主题G9d爱阅读

1、奇妙的有机物世界 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3、甲烷的元素组成G9d爱阅读

一、奇妙的有机物:G9d爱阅读

通过阅读教材和查询资料,你知道什么是有机物吗?你能举出有机物的例子吗?G9d爱阅读

学生汇报】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有趣的有机物的知识和现象。G9d爱阅读

【分组实验】G9d爱阅读

1、面粉是否溶于水;2、食盐水和酒精溶液是否导电;3、点燃一团毛线,观察现象;4、加热蔗糖。G9d爱阅读

【讨论】G9d爱阅读

面粉、酒精、毛线、蔗糖均是含碳的化合物,我们将其称为有机化合物。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有机物的哪些特性? 【家庭小实验】G9d爱阅读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在课堂上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G9d爱阅读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老师有装置,你可以来试一试)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G9d爱阅读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G9d爱阅读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G9d爱阅读

【屏幕显示】有机物的共性:熔点较低、难溶于水、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G9d爱阅读

【收集资料】G9d爱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有机物的奇妙功效?讲给大家听好吗?G9d爱阅读

总结一篇关于有机物的文章,要求包括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性、有机物的奇闻轶事。将以上的家庭小实验带进课堂,更能增加说服力。5分钟。要求汇报时脱稿、自然。最后出一道有关有机物的习题,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G9d爱阅读

<<<返回目录G9d爱阅读

乙醇醋酸G9d爱阅读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及应用G9d爱阅读

教学难点:甲醇、乙醇的化学式及燃烧的化学方程式G9d爱阅读

教学过程:G9d爱阅读

【讲解引入】G9d爱阅读

在世界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开发利用乙醇(即酒精)作动力燃料,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的国家把乙醇掺进汽油里混合使用,称为醇汽油,效率甚至比单用汽油还高。产糖量居世界第一的巴西,完全用乙醇开动的汽车,已经在 圣保罗的大街上奔驰了。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们称之为“绿色能源”的乙醇。【板书】 第七节 乙醇 醋酸G9d爱阅读

一、乙醇 (俗称酒精)G9d爱阅读

1、化学式:C2H5OHG9d爱阅读

2、乙醇的物理性质:G9d爱阅读

展示一瓶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G9d爱阅读

学生总结后板书: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G9d爱阅读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G9d爱阅读

正是乙醇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人们把乙醇称之为“绿色能源”。G9d爱阅读

【讨论】怎样证明乙醇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G9d爱阅读

4、介绍乙醇的用途G9d爱阅读

阅读教材】总结: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G9d爱阅读

介绍各种饮用酒中的乙醇含量及我国在酿酒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G9d爱阅读

5、甲醇 CH3OH 有毒!饮用少量能使人失明,多量则使人丧命。G9d爱阅读

可燃性:G9d爱阅读

二、醋酸G9d爱阅读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G9d爱阅读

【讲解】醋酸就是因食醋中约含3—5%的乙酸而得名。G9d爱阅读

展示一瓶醋酸,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G9d爱阅读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G9d爱阅读

[实验]5—13G9d爱阅读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G9d爱阅读

[阅读] 总结醋酸的用途。G9d爱阅读

布置家庭小实验:醋与苏打或小苏打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制得的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实验。G9d爱阅读

【板书设计G9d爱阅读

第七节 乙醇 醋酸G9d爱阅读

一、乙醇 (俗称酒精)G9d爱阅读

1、化学式:C2H5OHG9d爱阅读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G9d爱阅读

3、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绿色能源”G9d爱阅读

4、乙醇的用途G9d爱阅读

燃料、消毒剂、化工原料、饮料。G9d爱阅读

5、甲醇 CH3OH 有毒!G9d爱阅读

二、醋酸G9d爱阅读

1、化学式:CH3COOH 学名:乙酸G9d爱阅读

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与水和酒精。G9d爱阅读

3、化学性质:醋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具有酸性。G9d爱阅读

4、用途G9d爱阅读

<<<返回目录G9d爱阅读

煤和石油G9d爱阅读

教学过程:G9d爱阅读

阅读教材】思考题:G9d爱阅读

1、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G9d爱阅读

2、 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G9d爱阅读

3、 煤是怎样形成的,将煤进行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及用途是什么?G9d爱阅读

4、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石油炼制的产品及其用途是什么?G9d爱阅读

【视频】"煤的综合利用"、"石油化工产品"G9d爱阅读

【板书设计G9d爱阅读

第八节 煤和石油G9d爱阅读

一、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G9d爱阅读

1、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G9d爱阅读

2、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G9d爱阅读

3、 石油产品概述:G9d爱阅读

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G9d爱阅读

探究活动G9d爱阅读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G9d爱阅读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G9d爱阅读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G9d爱阅读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G9d爱阅读

5、实验探究: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G9d爱阅读

<<<返回目录G9d爱阅读

空气G9d爱阅读

一、教学设计思路G9d爱阅读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G9d爱阅读

二、 教 案G9d爱阅读

课题1 空气G9d爱阅读

授课人 ___G9d爱阅读

学 校 ___G9d爱阅读

教学目标G9d爱阅读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G9d爱阅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G9d爱阅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G9d爱阅读

重 点 空气的成分。G9d爱阅读

难 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G9d爱阅读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G9d爱阅读

仪器、药品 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教师活动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活动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设计意图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引言:请同学们猜谜语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唐代诗人李峤有一首绝句: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诗中揭示的自然现象是什么?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具体说风是什么?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一个人多长时间不呼吸会死亡?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可见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研究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空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板书: 空 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新课:空气如此重要,又时刻陪伴于我们左右,为什么人们发现空气却比较晚呢?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板书:一、证明空气的存在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教师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或设计实验证明了空气的存在,那么空气是单一的一种物质还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猜出谜底是风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风是流动的空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大约3分钟左右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思考并回答问题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分析并阐述事例或设计方案。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反响强烈,例如,1、飞舞的树叶;2、飘扬的红旗;3、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4、拉注射器活塞,将针头处放在水中,推动活塞,可见水中有气泡冒出;5、在往空瓶中灌水时,有气泡冒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思考并回答问题:“应该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和诗词带给的优美意境中引出本课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意在引出本节课题空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促使学生联想空气的物理性质。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关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问题。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意在引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何以见得?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很久以前曾经困扰着科学家们,并一度认为空气是单一物质,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告诉我如何证明空气的成分不是单一的?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我想,如果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相应的仪器、药品、你们一定能设计出合适的方案。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大家知道,人类对空气的了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让时光倒退到250年以前,让我们先一起看个究竟,或许会给我们今天的研究带来一些启发。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多媒体展示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研究的实验。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让我们把思维拉回到课堂,今天我们能否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空气的成分?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板书二:空气的成分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结合学生事先阅读了下一节内容给以提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磷+氧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五氧化二磷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白色固体)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压强差的产生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从我们呼吸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可以肯定空气不是单一物质。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眼神中充满期待,渴望实验并跃跃欲试)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观看并思考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教师指导下,共同阅读以红磷为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推测可能会发现的现象。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结合书中实验的要求,分析确保实验成功应注意的问题,学生总结得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关 键:1、检查装置气密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燃烧匙内应放过量的红磷。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要恢复室温再读数。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设置悬念,继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适时进行化学史教育,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抓住事物间微小差异而做出判断的唯物主义观点和作风,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奠定基础。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初次接触的探究实验提供一个思路和蓝本。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⑴介绍提供的仪器和改进装置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⑵给以提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磷+氧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五氧化二磷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白色固体)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硫+氧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二氧化硫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无色气体)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镁+氧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氧化镁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白色固体)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石蜡+氧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二氧化碳+水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⑶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力争做到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留出问题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好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对第一组得出的结论3、4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他们没有简单重复书上实验,而是对氮气的性质做了积极的探索,这是难能可贵的。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分成四组,探究空气中O2的含量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1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组:硫粉在空气中燃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4组:蜡烛在空气中燃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实验结束,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各小组间讨论汇报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原因: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第一组:(红磷做燃料)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汇报: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说明红磷燃烧只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没有与红磷反应,说明氧气比氮气性质活泼。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4、用燃着木条检验了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木条熄灭,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第二组(硫粉做燃料)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汇报:1、硫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无烟,有刺激性气味。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静止时,明显不到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通过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预想和猜测,及时发现和形成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测,修正自已的假设与结论,并且在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的同时,也促使他们自己或相互间获得新的发现。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让各小组汇报的目的是锻炼他们能够通过表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结论,能通过表述说服别人来解释或证明自己的猜测,思考和结果。并通过表述来实现与他人的交流,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没有急于解答,而是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他们寻找答案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教师学生适时解答:SO2气体易溶于水。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教师对第三组的汇报给以高度赞扬。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提出问题:硫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的同时又生成了另一种气体二氧化硫,按说液面是不该上升的,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希望老师能给予解释。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互间交流意见,终于有一位同学向老师提问:SO2气体是否溶于水?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至此学生豁然开朗,气氛更热烈,学生学习情绪异常高昂)。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第三组(镁带做燃料)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汇报:1、发出耀眼白光,有白烟生成,燃烧后白色固体落入集气瓶内水中。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水面上升到静止时,体积超过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我们分析了实验结果,镁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又生成了固体氧化镁。按说液面应上升1/5而不应超过1/5,我们怀疑可能还消耗了空气的其他气体。经查《教材全解》,得知镁在高温下还能与氮气反应: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Mg+N2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Mg3N2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所以液面超过1/5。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第四组(蜡烛做燃料)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汇报:1、燃烧时呈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讨论,分析,解答,以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通过同学们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你们认为哪种物质做燃料测定空气中O2含量更为合理?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板书:空气精确成分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回顾与反思: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教师结合空气精确成分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为同学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思索是否有改进方法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蜡烛燃烧消耗了空气中O2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受第二组同学启发,我们得出CO2溶于水的能力显然不如SO2,所以水面上升接近1/5刻度。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红磷做燃料更为合理。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空气精确成分。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对四组实验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反思,经讨论分析得出下面的结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第一组同学用红磷为燃料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只能是粗略的。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原 因: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1、在将燃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在胶塞还未塞紧时气体从瓶中逸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导管中还有一段水柱没有被压入集气瓶中。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再度进行热烈的讨论和分析并想出了多种进一步的解决方案。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通过这一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或认识一个简单、有效且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实验论证,回答问题并向他人介绍成果。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更利于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希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老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们!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请同学谈收获与体会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最后教师在板书位置画出一个大大的蝴蝶并对他们说:在这堂课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智慧与才华,体会到了什么叫小荷才露尖尖角,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表现的更加出色,也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种热情,象蝴蝶的蛹一样不畏漆黑的挣扎与考验。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最终如蝴蝶般展翼飞向属于你们的天空。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1、改进点燃红磷的方式,以防止热气体逸出: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聚焦引燃红磷。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2、改进测氧气成分的方式。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3、尝试使用其他药品:受绪言中Cu2(OH)2CO3受热分解实验的启发,建议用蜡烛做燃料,用澄清水代替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CO2气体,后经老师提示决定改用氢氧化钠的浓溶液代替石灰水。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至此,学生感觉仍旧意犹未尽,表示课下还想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探究。)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学生谈收获与体会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板书设计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返回目录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燃烧和灭火G9d爱阅读

课题:燃烧和灭火G9d爱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G9d爱阅读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G9d爱阅读

过程与方法G9d爱阅读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G9d爱阅读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G9d爱阅读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G9d爱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G9d爱阅读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G9d爱阅读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G9d爱阅读

教学重点G9d爱阅读

1、认识燃烧的条件G9d爱阅读

2、认识灭火的原理G9d爱阅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G9d爱阅读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 药匙 试管 胶塞 红磷白磷热水G9d爱阅读

<<<返回目录G9d爱阅读

G9d爱阅读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范例五篇相关文章G9d爱阅读

★ 说课稿优秀范文G9d爱阅读

教学设计的主要知识范文5篇G9d爱阅读

教学反思范文G9d爱阅读

初中化学备课教案G9d爱阅读

教师随笔欣赏G9d爱阅读

★ 2025名师工作坊年度工作计划范文5篇G9d爱阅读

★ 中学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精选五篇G9d爱阅读

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策划方案五篇G9d爱阅读

★ 初三化学考试反思范文5篇G9d爱阅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