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的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

来自 路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常考的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大全LBx爱阅读

众所周知,高考语文知识点有很多,但是常常在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可能就只有一些,所以要把常考的语文知识点都梳理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常考的高考语文知识点梳理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LBx爱阅读

常考的高考<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17.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语文</a><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12.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知识</a>点梳理<a href=https://www.ilr.com.cn/tags/13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归纳</a>LBx爱阅读

高考语文知识总结LBx爱阅读

《杜甫诗三首》LBx爱阅读

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LBx爱阅读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LBx爱阅读

《蜀道难》LBx爱阅读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LBx爱阅读

《琵琶行》LBx爱阅读

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LBx爱阅读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LBx爱阅读

3.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LBx爱阅读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LBx爱阅读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LBx爱阅读

6.贾人:商人。LBx爱阅读

7.出官:(京官)外调。LBx爱阅读

8.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LBx爱阅读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LBx爱阅读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LBx爱阅读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LBx爱阅读

《李商隐诗两首》LBx爱阅读

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LBx爱阅读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LBx爱阅读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LBx爱阅读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后来把“六军”作为国家军队的统称。如《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 宋范成大《州桥》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廻。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2)晋代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中领军,护军将军、中护军……左右二衞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而《旧唐书·职官志三》说六军指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羽林。LBx爱阅读

4.当时七夕笑牵牛:指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发生“马嵬事变”五年前的七月七日的海誓山盟。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LBx爱阅读

5.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25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LBx爱阅读

《寡人之于国也》LBx爱阅读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LBx爱阅读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LBx爱阅读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LBx爱阅读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LBx爱阅读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LBx爱阅读

《劝学》LBx爱阅读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LBx爱阅读

2.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LBx爱阅读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LBx爱阅读

《过秦论》LBx爱阅读

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LBx爱阅读

2.八荒:八方最偏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LBx爱阅读

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LBx爱阅读

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LBx爱阅读

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LBx爱阅读

6.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履至尊,登帝位。六合,天地四方。LBx爱阅读

高中语文知识内容LBx爱阅读

1、词:LBx爱阅读

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LBx爱阅读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LBx爱阅读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LBx爱阅读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LBx爱阅读

2、说:LBx爱阅读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LBx爱阅读

3、古文运动:LBx爱阅读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LBx爱阅读

4、“六艺”:LBx爱阅读

一是指《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学说。二是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另外,《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文学上合称“六义”。LBx爱阅读

5、赋LBx爱阅读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LBx爱阅读

6、荀子LBx爱阅读

(约公元前313—前25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LBx爱阅读

7、韩愈LBx爱阅读

(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LBx爱阅读

8、老舍:LBx爱阅读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龙须沟》《茶馆》。LBx爱阅读

9、郁达夫:LBx爱阅读

名文,字达夫。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LBx爱阅读

10、苏轼:LBx爱阅读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LBx爱阅读

高考常考语文知识点整理LBx爱阅读

一、通假字LBx爱阅读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天赋资质。)LBx爱阅读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LBx爱阅读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LBx爱阅读

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LBx爱阅读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LBx爱阅读

6、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LBx爱阅读

7、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LBx爱阅读

二、古今异义词LBx爱阅读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LBx爱阅读

用心,用,因为,心,用心。今义:用功、肯动脑筋LBx爱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LBx爱阅读

学者,学习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学有所长的人。LBx爱阅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LBx爱阅读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少年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学校LBx爱阅读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LBx爱阅读

众人,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LBx爱阅读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LBx爱阅读

所以,用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结果。LBx爱阅读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LBx爱阅读

从而,追随并且……。今义:表目的或者结果的连词。LBx爱阅读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LBx爱阅读

不必,不一定。今义:不需要。LBx爱阅读

8、凌万顷之茫然。LBx爱阅读

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LBx爱阅读

9、游于是乎始。LBx爱阅读

于是,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LBx爱阅读

三、词类活用LBx爱阅读

1、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LBx爱阅读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LBx爱阅读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LBx爱阅读

水:名词作动词,游水。LBx爱阅读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LBx爱阅读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把……当做老师LBx爱阅读

4、而耻学于师。LBx爱阅读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LBx爱阅读

5、小学而大遗。LBx爱阅读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LBx爱阅读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LBx爱阅读

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LBx爱阅读

7、西望夏口,东望武昌LBx爱阅读

西、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LBx爱阅读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LBx爱阅读

下、东:方位名词作动词,攻下,向东进军。LBx爱阅读

9、侣鱼虾而友麋鹿LBx爱阅读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LBx爱阅读

10、始指异之。LBx爱阅读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LBx爱阅读

11、萦青绕白。LBx爱阅读

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LBx爱阅读

四、重点虚词LBx爱阅读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只起语法作用,无实义。LBx爱阅读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指示代词,这,这些。LBx爱阅读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Bx爱阅读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之:结构助词,的。LBx爱阅读

5、不知日之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LBx爱阅读

6、月出于东山之上。于:介词,从。LBx爱阅读

7、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介词,在。LBx爱阅读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介词,表被动。LBx爱阅读

9、惑而不从师。而:连词,表转折。LBx爱阅读

10、觉而起,起而归。而:连词,表承接。LBx爱阅读

11、扣舷而歌之。而:连词,表修饰。LBx爱阅读

12、侣鱼虾而友麋鹿。而:连词,表并列。LBx爱阅读

13、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而:连词,表转折。LBx爱阅读

14、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而:连词,表修饰。LBx爱阅读

1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也:语气词,句中表停顿。LBx爱阅读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于此。LBx爱阅读

五、特殊句式LBx爱阅读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LBx爱阅读

2、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定语后置句LBx爱阅读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LBx爱阅读

4、不拘于时。被动句LBx爱阅读

5、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LBx爱阅读

6、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LBx爱阅读

7、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LBx爱阅读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LBx爱阅读

9、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LBx爱阅读

10、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LBx爱阅读

1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LBx爱阅读

12、居是州,恒惴栗。省略句(省略介词“于”)LBx爱阅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